微mym1323
皮肤紧绷如革、关节僵硬疼痛、指端遇冷变白……这些看似表面的症状,却像无形的枷锁,禁锢着许多硬皮病患者的正常生活。
中医将这类皮肤硬化症状归为"皮痹"范畴,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"阳虚寒凝"。这种"内寒"并非外界寒冷,而是体内阳气不足、气血凝滞所引发的病理表现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寒邪与血瘀两大病理因素在硬皮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它们如同体内的"冰封之力",阻滞气血运行,最终导致皮肤硬化、关节僵硬等症状。
案例分享:
李大夫曾接诊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,双手皮肤硬化伴关节疼痛已逾三年。西医风湿免疫科确诊为系统性硬皮病。患者自述症状在寒冷天气时尤为明显,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梳洗、穿衣。
四诊合参所见:
展开剩余70%望诊:面色青灰,皮肤紧绷光亮,手指肿胀,舌质紫暗有瘀斑
闻诊:语音低微,时有叹息
问诊:畏寒肢冷,遇冷指端变白变紫,腰膝酸软
切诊:脉沉细涩
此乃典型的"阳虚寒凝兼血瘀阻络"之证。
患者长期工作劳累,耗伤阳气,加之居住潮湿,导致阳虚寒凝;
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生;
寒瘀互结,阻滞肌肤,故而皮肤硬化。
辨证施治:温阳散寒,化瘀通络
针对此证型,立温阳散寒、活血通络之法,方选温阳祛痹方剂加减:
基础方药:
温阳气:制附子、桂枝、干姜
化瘀血:丹参、红花、鸡血藤
通经络:地龙、全蝎、当归
调和药性:炙甘草
随证加减:
关节痛甚者加羌活、独活
皮肤溃疡者加黄芪、白及
气虚明显者加红参
疗效与调护建议
该患者经分阶段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:
第一疗程:畏寒减轻,皮肤紧绷感缓解
第二疗程:加入鹿角胶温补肾阳,关节活动度改善
第三疗程:症状明显好转,转为巩固调理
生活调护建议:
注意保暖:避免冷水刺激,冬季戴手套
适度活动:坚持关节功能锻炼
饮食调理:多食温补食材如生姜、羊肉
作息规律:保证充足睡眠
中医辨证分型参考
硬皮病在中医临床常见几种证型:
寒凝血瘀型:皮肤硬化伴明显畏寒,舌紫暗
脾肾阳虚型:伴腰膝酸冷、腹泻,舌淡胖
气血两虚型:皮肤萎缩、面色苍白,舌淡
痰瘀互结型:皮肤厚硬、胸闷,舌苔厚腻
每种证型的治疗原则和用药都有所不同。临床统计显示,寒凝血瘀型约占硬皮病的50%左右,多见于中年女性、长期受寒湿侵袭的人群。
硬皮病的中医治疗贵在坚持,通常需要3-6个月的系统调理。通过温阳散寒配合活血通络,多数患者可达到改善症状、延缓进展的效果。
(注:本文仅供参考,文中方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切勿自行套用。)
发布于:北京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