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货变现能力关乎资金周转,对建筑央企运营至关重要。
本文基于9大建筑央企2025年一季报,按变现能力分为三个梯队。结合业务特性对比,帮助大家可清晰看出差异。
一、第一梯队(变现能力强):中国电建、中国化学
中国电建(周转天数14.19天、周转率6.34)和中国化学(14.62天、6.16)数据接近,变现能力领先。
中国电建核心业务聚焦水利水电,这类项目施工流程标准化程度高。
中电建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,对水泥、钢材等主要建材的采购、存储和使用有严格规划。
正是中电建做好项目前期精准测算需求,避免存货积压;施工中实时监控库存,根据进度灵活调整采购量,让存货快速流转。
中国化学深耕化工工程,客户多为大型化工企业,项目需求明确。其依托技术优势,对专用设备、特殊材料的库存管理精细。
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,按需供货,减少库存占用。同时,项目验收周期短,存货能快速转化为工程产值。
两者均因业务聚焦、管理精细实现高变现效率。
电建供应链响应更快,化学在专用物资管控上更优,共同成为第一梯队的核心支撑。
二、第二梯队(变现能力中等):中国核建、中国交建、中国能建
中国核建(周转39.68天、2.27)、中国交建(周转69.19天、1.3)、中国能建(周转77.8天、1.16)处于中间水平,变现能力较第一梯队有差距,但仍在合理范围。
中国核建专注核电工程,项目技术门槛高,核心设备依赖定制。其提前与设备厂商锁定产能,按施工节点分批次交货,避免大量库存。
但核电设备体积大、存储成本高,一定程度延长周转天数,不过整体管控有序。
中国交建以交通基建为主,桥梁、港口项目需大量通用建材。其在全国设材料集散中心,统一调配库存,平衡不同项目需求。
但项目分布广、协调难度大,部分材料运输耗时,导致周转效率不及第一梯队。
中国能建业务涵盖能源全产业链,火电、新能源项目存货差异大。火电需大型锅炉等设备,库存周期长;新能源项目材料周转快。
业务多元化使整体变现能力受拖累,处于梯队末位。
三、第三梯队(变现能力弱):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建筑、中国中冶
中国中铁(周转99.88 天、0.9)、中国铁建(周转110 天、0.82)、中国建筑(周转139 天、0.65)、中国中冶(周转156 天、1.49)变现能力较弱,面临不同程度的存货管理挑战。
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以铁路、公路基建为主,项目周期长、地域分散。为保障施工连续性,常储备大量建材。
部分项目因征地、天气等延误,导致存货积压,周转效率低,两者表现相近。
中国建筑业务涵盖房建、基建等多领域,存货种类繁杂。
房建项目受房地产市场影响,部分楼盘去化慢,形成存货;基建项目材料管理难度大,业务多元增加管控复杂度,使其成为梯队中变现最差的企业。
中国中冶聚焦冶金工程,受钢铁行业波动影响大。
冶金设备专用性强,下游需求不稳定时易积压。虽近年优化库存,但行业大环境制约,周转天数仍最长,仅周转率因项目特性略高于部分企业。
四、小编结论
第一梯队靠精细化管理领先,第二梯队受项目特性制约,第三梯队因业务或行业问题变现弱,这种差异与业务结构、管理模式密切相关。
朋友们你认为第三梯队企业该从哪些方面优化存货管理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!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